时隔十年,屈臣氏再次重申了上市目标,李嘉诚的千亿IPO要来了!
据了解,近期,屈臣氏第二大股东淡马锡控股副首席执行长谢松辉对外透露:“屈臣氏集团上市计划仍存在,具体时间将由公司董事局及管理层决定。”随之,屈臣氏正酝酿一千亿IPO的消息在市场上不胫而走。
事实上,早在10年前,屈臣氏便曾传出IPO计划,当时估值最高已超过3000亿港元。如今,历经了十年磨砺,屈臣氏的IPO计划再次被提上日程。
李嘉诚的零售帝国
资料显示,屈臣氏集团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公司之一。成立于1841年,其前身为“香港大药房”,是当时香港首家专门售卖西药的药房。
1981年,屈臣氏被李嘉诚买下,成为和记企业(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前身)的全资附属公司,而李嘉诚接手后,将屈臣氏带进了前所未有的扩张阶段。
作为李嘉诚商业帝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屈臣氏的战略决策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影响。2007年前后,屈臣氏决定将重心转入中国内地,此后10年进入黄金发展期,以平均每年开店200家的速度高歌猛进,所到之处几乎没有任何竞争对手,一度成为全球第一大的化妆品零售商。
当全球店铺超10000家时,屈臣氏曝出上市传闻。2014年2月,李嘉诚出席长江和记业绩会时表示,“会在两个地方上市,香港是其中之一。”彼时,屈臣氏估值被传高达1920亿港元至3120亿港元。
2014年3月,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出人意料地宣布向新加坡国家主权基金淡马锡出售了屈臣氏24.95%的股权,交易金额为440亿港元。至今,淡马锡仍然是屈臣氏的重要股东之一。随着淡马锡成功收购屈臣氏近25%的股权,原本的上市计划被迫按下了暂停键。
之后,随着互联网电商崛起,中国零售格发生翻天覆地变化。2015年,屈臣氏中国同店销售额下降5.1%,为历史首次。尽管屈臣氏迅速开启数字化转型,但在今后的几年里始终难回昔日风光。
屈臣氏官网显示,屈臣氏在两年内开设和升级6000家门店,总投资超过18亿元。2023年,屈臣氏已经在亚洲、欧洲、中东等15个市场投资开设并升级了2200家“O+O”店铺。
今年5月1日,屈臣氏集团迎来了新的CEO——原首席运营官倪文玲(Malina Ngai)。此外,屈臣氏还连续发布了多项高层人事任命,这一系列的变动无疑反映出公司对当前形势的深刻认识及危机感。
倪文玲表示:“作为亚洲领先的保健及美容零售商,我们不仅承诺为顾客提供优质及超值的产品,更致力创造愉快的购物体验。我们积极聆听顾客意见,不断进步,并与主要品牌紧密合作,提升购物体验,让顾客享受购物乐趣。屈臣氏一直领导市场,两年内,我们共投资2.5亿美元在15个营运市场开设及升级店铺,提供创新及无缝的顾客体验。我们正于2023至2024年开设1,200多家新店铺,同时投资升级约4,800家门市,即75%的亚洲店铺将以全新面貌登场,为顾客提供崭新购物体验。”
年收超1800亿元
这样的经济环境和行业背景下,2024年3月屈臣氏母公司长江和记发布2023年财报,当中提到,目前屈臣氏在全球28个国家经营16500间门店,并拥有12个零售品牌;去年收入1833.4亿元,按年度增长为8%。
屈臣氏通过创新消费体验和深入挖掘用户兴趣点,在国内创造了较为稳健的业绩。2023年业绩报告显示,屈臣氏在中国区的营收达到164.53亿港元,EBITDA利润增长2%,EBIT利润实现双位数增长。
行业发展前景
当前,实体零售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电子商务的快速崛起、消费者购物习惯的变化等,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实体零售市场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竞争压力。许多零售商纷纷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需要寻找新的发展路径以应对市场变化。
但另一方面,在我国,实体零售业的发展受到政府和企业的高度关注。政府将继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实体零售企业创新发展。企业层面,将通过加大数字化技术研发投入、加速线上线下融合等方式,积极探索未来实体零售的新商业模式。通过不断尝试和探索,我国实体零售业有望实现转型升级,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便捷、个性化的购物体验。
END
发现投资成立于2014年8月,企业天使股权投资公司,由一批银行、证券、企业界的专业人士组成,人均从业经历15年以上。旗下已拥有发现健康、发现幸福等行业投资类合伙公司,并将围绕生物医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新信息、新材料和新消费等赛道持续布局投资。发现投资秉承“管理+投资+管理”的投资服务模式,积极为有梦想、有潜质的企业做好股融全流程管理和上市全周期管理,协同企业成长为有投资价值、具上市条件的优秀公司。企业与个人拥有财富时刻,转而投资同样优秀的企业,或者进行稳定、可观的现金管理投资,反哺于社会。
发现投资以“投资、融资、咨询”三大业务为使命。我们携手最优秀的投资机构和私行投资人,共同完成了对200多家企业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并参与了部分上市公司的资本周期管理。发现投资:发现企业价值,投资改变世界。